蓝字即可快速添加本公众号
但实际上,临床中所遇见的多数病患,往往是伤阴所致,就让本文带您细细分析,这其中,阴虚产生的根源,阴虚、阳虚的鉴别和相关用药等问题。我在临床中所见到的这一类病人症状以阴虚者居多,因此我认为治疗应从养阴入手,对于壮阳药物应该慎用。
本病病因多为伤阴。
古代养生家多出于保精,主张慎欲。盖人之精液藏之于肾,不宜轻泄,《素问・六节藏象论》说:“肾者主蛰,封藏之本,精之处也。”
若纵欲太过,相火偏亢,扰动精室,或劳心过度,心火日盛,肾水渐亏,均可出现早泄、阳痿。如朱丹溪所说:“心火动则相火亦动,动则精自走。”(《格致余论》)亦有因嗜膏粱厚味,湿热内蕴,久而化火伤阴,致肾精亏耗而出现此类病证者。
阳痿之所以阴虚多而阳虚少,还可以从下列临床实际情况得到证明。
从患者的年龄来看,多为青壮年房事不节,屡竭其精而致肾阴亏怯,如为阳虚致痿则多见于五十岁以上之人。
就其兼证来说,一般阳痿患者多不兼有全身阳虚症状。
我们知道,命门为元气之根,若属命门火衰者,全身亦应有阳虚之证,除阳痿之外,尚可兼见形寒肢冷、口淡不渴、尿清便溏、脉微迟无力等气虚、阳虚之证。然而临床所见兼有这些情况的患者甚少,反多兼见心烦、不寐、舌红、脉弦细数等阴虚症状。
同时,在了解患者治疗经过中,常可发现多数人有长期服用大量温肾壮阳药史。久服壮阳药物,必然导致欲火内动,耗伤阴液,出现阴虚之证,即如《素问・至真要大论》所谓“久而增气,物化之常也。气增而久,夭之由也。”
当然,阴、阳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。
阴损必及阳,阳损必及阴,所以阴精过耗,必导致阳气不足。早泄、阳痿患者发展到一定时期,亦会出现以阳虚为主要病机者。
在临床治疗中,我认为早泄、阳痿患者中的阴虚、阳虚两种情况的鉴别要点可大致归纳为:
阴虚者多为青、中年,阳虚者多为老年,前者性欲亢进,后者淡漠;阴虚者全身情况良好,精神充沛,兼有其它阴虚之象,阳虚者则为衰弱,并有明显阳虚之他证,阴虚者脉为弦细沉数,舌红苔干,服用壮阳药无效或症状加重,而阳虚者脉为弦细迟弱、舌润苔白,服用壮阳药物可见好转。
我根据以上鉴别要点运用于临床,一般采取养阴降火之法,方用知柏地黄丸为主。本方滋肾阴而降相火,肝肾同治,临床效果较好。
早泄,阳痿而属阳虚者,多为病久阴损及阳,或继发于其它阳虚病证之后。张景岳所说:“火衰者十属七八,而火盛者仅有之耳”,恐指这类情况而言。因为他虽然有上述看法,但其治疗方法之中并无大热壮阳之药,临床上他还是分为三种证型进行治疗。
“凡因思虑惊恐,以致脾肾亏损而阳道痿者,必须培养心脾”,“凡肝肾温热,以致宗筋弛纵者亦为阳,治以清火以坚肾”,方用滋阴八味丸或丹溪大补丸之类;即使对“命门火衰、精气虚寒而阳痿者”也仅用右归、左归之类,阴阳并补。
我在治疗阳虚一类患者时,亦因其阴损及阳,而于滋阴药中略加温补之品。常用滋阴而略偏于温的五子衍宗丸为主,少加一、二味补阳药物,这就是所谓“阴中求阳”。
我认为华岫云对其师叶天土治疗此病的议论颇为精当。他说:“男子以八为数,年逾六旬而阳事痿者,理所当然也。若过此犹能生育者,此先天禀厚,所谓阳常有余也。若夫少壮及中年患此,则有色欲伤及肝肾而致者,先生立法非峻补真元不可。盖因阳气既伤,真阴必不足,若纯守刚热燥涩之补,必行偏之害,每兼血肉温润之品调之。“(《临证指南医案》)指出了滥用刚燥之剂的危害,必使相火炎炎,真元受戕。
文源:本文摘自《吉林中医药》1981年第2期
近期将要发表的文章:
《人体最诡异的地方,也是治大病的地方》
《各种炎症、内脏异常、疼痛,都要先调这里》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