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许先生,58岁。患者两年前因心悸气短而到医院作心电图检查,提示室性心动过速,经中西药治疗,可病情常常反复发作。

当时诊见患者舌淡,苔薄白,脉数无力,经问诊又得知心悸,气短,汗出,恶风,手足不温,口淡不渴。此为明显的营卫虚弱,心气不足。于是给以如下方药治疗:桂枝,白芍,生姜,大枣,红参,附子,龙骨,牡蛎,炙甘草等。七付药,水煎服,早中晚各一服,日一付。

患者服完药后第二次来诊时说服药后汗出止,心悸减轻。后又在原方的基础上多次调方,患者前后共服药二十几付,诸证悉除。

中医常用的温补心阳的方剂是桂枝甘草汤。《伤寒论》原文 发汗过多,其人叉手自冒心,心下悸,欲得按者,桂枝甘草汤主之。(64) 桂枝四两.去皮 甘草二两.炙 上二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:去滓,顿服。

词解

(1)叉手自冒心:冒,覆盖之意。即病者双手交叉于胸,按于心脏部位。

(2)心下悸:当指心悸,即心跳不宁。

提要

发汗过多,损伤心阳的证治。

释义

心属火而为阳脏,汗乃心之液,为阳气所化生,今发汗过多,则心阳随汗 液外泄,以致心阳虚损。心阳虚则心脏无所主持,故悸动不安。虚则喜按,是欲藉乎 按,以为护持,而使稍安,此即“心下悸,欲得按”之来由。此证除心悸外,常伴有胸 闷、气短、乏力等。

选注

《医宗金鉴》:发汗过多,外亡其液,内虚其气,气液两虚,中空无倚,故心下悸, 惕惕然不能自主,所以叉手自冒心,欲得自按,以护庇而求定也,故用桂枝甘草汤,以 补阳气而生津液,自可愈矣。

《医宗金鉴·订正仲景全书·伤寒论注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中篇》。 汪苓友:汗者心之液,发汗过多,则阳亡而心液虚耗,心虚则动惕而悸,故其人叉 手自冒心胸之间,而欲得按也。“冒”字作“覆”字解。发汗过多,必是服麻黄汤之故, 所以仲景法,用桂枝者,以固表而守其阳;用甘草者,以益气而缓其悸也。要之,阳气 得守,则津液归复,渐长于心胸之分,复何悸之有焉。

《伤寒论辨证广注·辨太阳病脉 证并治法中》钱天来:发汗过多者,前桂枝汤为解肌,过多尚有如水流漓之戒,若过用麻黄汤, 尤为发汗过多,则阳气大虚。.阳本受气于胸中,故膻中为气之海,上通于肺而为呼吸, 位处于心胸之间,发汗过多,则阳气散亡,气海空虚,所以叉手自覆其心胸,而心下觉 惕惕然悸动也。凡病之实者,皆不可按,按之则或满或痛而不欲也,故(素问.举痛论) 云:寒气客于经脉之中,与炅(jiǎng,热也。)气相薄则脉满,满则痛而不可按也。又 云:脉充大而血气乱,故痛甚不可按也。此以误汗亡阳,心胸真气空虚而悸动,故欲得 按也。

《伤寒溯源集·太阳中篇》 , 尤在泾:心为阳脏,而汗为心之液,发汗过多,心阳则伤,其人叉手自冒心者,里 虚欲为外护也。悸,心动也;欲得按者,心中筑筑不宁,欲得按而止也,是宜补助心 阳。

《伤寒贯珠集·太阳篇上》徐灵胎:发汗不误,误在汗多,多则心气虚。二味扶阳补中。此为阳虚之轻者,甚 而振振欲擗地,则用真武汤矣。一证而轻重不同,用方迥异,其义精矣。

《伤寒论类方·桂枝汤类》

评述 诸注同中有异,本证属心阳虚而悸,是其所同。

金鉴及汪氏谓为心之 气液两虚,是其所异。观本证由发汗过多而成,其液之虚,固在情理之中,然则从桂枝甘草汤治疗来看,是必以心阳虚为主。误汗之后,变证非一,而变为阴虚或阳虚,多以 体质为依归,在平素气虚阳弱之人,则多转化为阳虚证,若舍此而论,则令人不知所 云。

钱氏辨虚实之喜按与否,详明可取。徐氏谓“此阳虚之轻者,甚而振振欲擗地”云 云,是对证候变化及其内在联系的深入分析,应仔细体会。

治法

温通心阳。

方药

桂枝甘草汤方。

方义

桂枝辛甘性温,人心助阳;炙甘草甘温,补中益气,二药相配,有辛甘合 化,温通心阳之功。心阳得复,则心悸自止。本方的配伍特点是桂枝倍重于炙甘草,使 温通心阳之力专纯,甘守而无壅滞之弊。服法犹有特点,即一剂药煎汁顿服,意在速 效。是为温通心阳之祖方,临床可随证加味,以适应病情需要。

方论选

喻嘉言:心下悸及耳聋无闻,皆阳气暴虚。仲景只用桂枝甘草二味,补虚之意明显 己见,如二证大虚,又必多用人参矣。

《尚论后篇·卷二》柯韵伯:此补心之峻剂也。……桂枝本营分药,得麻黄生姜,则令营气外发而为 汗,从辛也;得芍药,则收敛营气而止汗,从酸也;得甘草,则内补营气而养血,从甘 也。此方用桂枝为君,独任甘草为佐,以补心之阳,则汗出多者,不至于亡阳矣。姜之 辛散,枣之泥滞,固非所宜。并不用芍药者,不欲其苦泄也。甘温相得,气和而悸自 平,与心中悸而烦,心下有水气而悸者迥别。

《伤寒来苏集·伤寒附翼·太阳方总论》王晋三:桂枝汤中取二味成方,便另有精蕴,勿以平淡而忽之。桂枝复甘草。是辛 从甘化,为阳中有阴,故治胸中阳气欲失。且桂枝轻扬走表,佐以甘草留恋中宫,载还 阳气,仍寓一表一里之义,故得以外止汗而内除烦。

《绛雪园古方选注·和剂》钱天来:因此条是误汗后所致,故以桂枝、甘草护卫和阳,补中益气,但此方性味 和平,力量浅鲜,如参芍之补敛,恐不可少。仲景立方,谅不止此,或有脱落,未可知 矣。

点评

诸注皆嘉,喻氏指出心阳大虚者,“又必多用人参”,阅历之言也。柯氏明 辨桂枝配麻黄、生姜;配芍药;配甘草之功效差异,中肯可取。钱氏以为“此方性味平 和,力量浅鲜,如参芍之补敛,恐不可少”,并疑原文有脱落,若就本条病情而论。只 在心阳不足,而桂枝甘草汤已堪其任,故王晋三云“勿以平淡而忽之”,非亲手历验, 难出此语。若就病情之发展演变而论,则不惟参芍之不可少,即附子之类,似亦可加。 盖心阳虚有轻有重,轻者乃手少阴之阳虚,重者心肾俱衰,况病至如此,则多有兼挟, 如水气、痰饮、瘀血之类,则遣方用药,又当别论。由是言之,钱氏论本条之治法方药 欠妥,而论病情之发展演变,则未周全。